公司新闻

  • Home
  • 白露节气:秋凉已至,请添衣

白露节气:秋凉已至,请添衣



一、白露节气的起源

白露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通常落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至9日之间。它象征着孟秋时节的落幕与仲秋时节的开启。白露的名称源自天气渐凉后夜间空气中水汽的变化。当太阳落山后,气温急剧下降,使得夜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微小的水滴,这些水滴密集地覆盖在地面附近的物体表面以及花草树木上,呈现出一片白色,因此得名“白露”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描述:“水土湿气凝聚成露,秋季属金,金色为白,白即露之色,而寒气始至。”这一现象不仅预示着天气的转凉,还反映了自然界中寒气增长的重要变化。

二、白露节气的三候

古人将白露划分为三个阶段,一候为鸿雁归来,二候是玄鸟回巢,三候则是群鸟开始储存食物。

  • 一候鸿雁来:白露时节,首批鸿雁启程,自北向南飞翔。这标志着气候渐寒,也宣告了候鸟南迁的序幕。鸿雁的到来寓意着季节的转换,悄然提醒着人们,秋天已轻轻踏入我们的世界。

  • 二候玄鸟归:燕子,也就是玄鸟,也开始南迁了。作为典型的候鸟,它们的南迁意味着气温会逐渐降低,夏日的温暖即将消散。燕子的离去同样也预示着农作物成熟以及收获季节的来临。
  • 三候群鸟养羞:此刻,鸟类着手为储存食物做准备,迎接过冬前的最后冲刺。它们勤快地觅食,积攒能量,以便应对即将来临的寒冬。这一现象启示人们,自然界中的生物都在为冬季做准备,人类亦然。

三、白露节气的警示作用

白露不只是一个节气,更是一个警示。它提醒我们夏季已经结束,秋冬季节即将到来,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

1.健康方面

白露节气:秋凉已至,请添衣

  • 温差大,注意防寒保暖:白露之际,昼夜温差显著,务必加强保暖措施,尤其需关注颈项、脐腹、腿脚及关节等敏感部位。俗谚“白露不露身”提醒我们,应避免袒胸露背,以防寒邪入侵。若防护不当,可能诱发骨关节炎、心脑血管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  • 润肺护阴:中医理论强调,肺脏偏好湿润环境,而干燥则会对其造成伤害。尤其在白露季节,气候凉爽且干燥,这种天气条件容易损伤肺阴。因此,在这一时期,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对肺部的滋养。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润肺降火作用的食物来达到这一目的,如生梨、百合、蜂蜜和银耳等。若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,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,并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相应药物,比如西洋参、枇杷、杏仁或川贝等。

  • 调理肠胃:在炎炎夏日,人们倾向于食用冷饮及凉性食品,这可能对肠胃造成一定负担。随着季节转换至秋,部分人可能会经历胃肠功能紊乱或肠胃炎等问题。因此,此时应重视肠胃调养,避开生冷食物,转而选择易于消化且性质温和的食品。

2.农业方面

  • 农作物成熟:白露时节,众多农作物迎来成熟期,农民需紧抓时机展开收割。此乃保护农作物之举,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。
  • 防寒防霜:随着气温下降,农作物面临寒霜的威胁。农民必须实施适当的防寒对策,以防农作物遭受冻害。比如,使用塑料薄膜覆盖、稻草等保温材料,都是有效的保护措施。

3.日常生活

  • 衣物调整:随着天气变化,要及时添衣保暖。特别是在早晚温度较低时,外出应带上外套或保暖衣物。

  • 饮食调节:饮食上应注重滋补,增加营养的摄入量。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,例如银耳、百合、雪梨等,以帮助身体适应季节变化。同时,要避免过多食用辛辣和油腻食物,以免加重身体的负担。

四、白露节气适合进行的活动

在白露时分,气候宜人且凉爽,正适宜进行各类户外活动。以下是一些推荐在这个节气参与的活动:

1.赏秋景

  • 登山远足:秋天,山间树叶换上斑斓的色彩,风光旖旎,正是徒步登山的绝佳时节。既能锻炼身体,又能尽享大自然的美景。

  • 公园漫步:城市公园同样是赏秋的绝佳之地。与家人或朋友携手在公园漫步,共度秋日美好时光。

2.品尝秋季美食

  • 秋菜采摘:可邀请家人或朋友一同前往农田,采摘诸如南瓜、胡萝卜、菠菜之类的秋季时令蔬菜。这样既能感受农事带来的乐趣,又能品尝到新鲜且健康的食材。
  • 制作美食:运用新鲜采摘的食材,精心烹制多款秋季佳肴。例如,以南瓜为馅料制作汤圆,用胡萝卜炖煮牛肉,既美味又富含营养。

3.养生保健

  • 瑜伽冥想:清晨或傍晚,在户外做瑜伽,伸展身体放松心情。配合冥想呼吸法,能缓解压力、提升睡眠质量。
  • 温泉疗养:若条件许可,不妨前往温泉度假村享受一番温泉浴。温泉水富含多种矿物质成分,于身体大有裨益。既能促进血液循环,又能缓解疲劳。

白露,这一农业节气,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韵味,还洋溢着诗意。它提醒我们珍视季节的每一次更迭,顺应自然节奏生活。参与白露相关的各种活动,能让我们更深刻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,同时获取许多关于健康与生活的宝贵知识。愿每个人都能在白露时节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!

#二十四节气#

发表评论